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 
寓教于劳,育才于勤 天天头条
来源: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5-31 12:50:07


(相关资料图)

走进校园农场,挥锹铲土、提水浇灌,种下绿色的希望;系上围裙、烹饪一桌美食,在劳动中感受亲情、传承家风;动手动脑,体验木工、泥塑等非遗技艺,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如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让莘莘学子在实践中切实感悟到劳动之美。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在孩子们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让他们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培育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自2022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独立成课”以来,各学校对劳动课程换挡升级,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象得到扭转。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只有让孩子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理解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但如何上好这堂课,依然期待各方的实践与探索。劳动教育是“一课”,更是“一育”,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深刻理解劳动与教育的关系,既要防止坐在教室里讲劳动,也要避免“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在播种、浇水、施肥的农事劳动中,引导学生树立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在整理书包、扫地、做饭的家务锻炼中,让学生感悟如何为家人和朋友带去爱与幸福;在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等公益劳动中,让学生意识到幸福生活源于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与坚守……劳动是教育的手段,以劳引育,避免为劳而劳、流于形式,劳动育人才能取得润物无声的实效。

劳动不只是体力的付出,更有助于内在价值观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美好品德的培育、智力潜能的激发、健康体魄的锻造、审美水平的提升,往往都与特定的劳动场景密切相关。在劳动中讲述劳动者的感人故事,在学生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这便是德育;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设计与改进,这便是智育;在劳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的构思与创造,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便是美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形态,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如今,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比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当讲到古代灌溉知识时,历史老师会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早期汲水工具,还会与学校木工工艺课互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水转翻车等模型;在广州市第五中学金碧校区,学生们在化学课上做豆腐,动手体验磨豆、过滤、煮浆、点卤等步骤,老师则适时为同学们讲解豆腐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原理。生产车间讲思政、竹藤编里谈数学、建筑工地说物理、生态茶园聊地理等,像这样别开生面的劳动课,如今在各地教学实践中不断涌现,为劳动教育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不断挖掘各学科课程蕴藏的劳动元素,打造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将更有助于在学科融通中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劳则思,思则善心生”,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今天,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但劳动精神永不过时。上好劳动教育这堂课,既要开好劳动教育专门课程,也要做到全科渗透,还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配合。期待各地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让学生在优质的劳动教育中感受快乐、提升素养、全面发展。

原标题:寓教于劳,育才于勤(金台随笔)
标签:

上一篇:“新食尚”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来源:      时间:2022-05-09
  •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来源:      时间:2022-05-09
  •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时间:2022-05-09
  •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来源:      时间:2022-05-09

X 关闭

X 关闭